受益于全球经济回暖,2017年以来全国港口运行情况较往年有较大提升。2017年前三季度,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4.73亿吨,累计同比增长7.6%;集装箱吞吐量17,688.99万TEU,累计同比增长9.1%,增速均为2014年以来新高。2017年前三季度外贸货物吞吐量30.17亿吨,累计同比增长6.9%,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低于内贸。各月运行情况—上半年逐月增长,暑期后环比下滑。具体到各月,除二月受春节影响绝对量较低外,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基本呈现逐月增长的态势,暑期能耗高峰过后,港口吞吐量环比开始出现下滑。得益于全球经济好转及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,2017年港口各月吞吐量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速。
虽然内河港口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是行业还存在这不少的问题:如集疏运体系不完善,表现在港城互动弱,沿海带动内陆不足;集疏运依赖公路,腹地狭小。以天津港为例,天津港货源中的65%来自京津冀,35%来自其他腹地;集装箱货源中82%来自京津冀,18%来自其他腹地;而其集疏运体系中,67%的货物依赖公路运输。由此,天津海铁联运方面的劣势赤裸裸地展现出来,与国外集疏运体系成熟的港口相比,天津港海铁联运量所占比例几乎少得无法“遮羞”。海铁联运量占比最高的是美国洛杉矶港,占比高达43%,其次是德国汉堡港,占比30%,而天津港该比例仅为2%。
港口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长期、庞大的发展项目,因此应立足区域宏观条件,注重前瞻性:着眼中近期,整体规划,分步实施。同时要根据宏观发展环境及发展条件的变化,量力而行。另外,港口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,为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迅速形成生产力,要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分期重点建设,从整体上提高港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。当前,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与战略联营、多式联运蓬勃发展,面对国际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国际港口的激烈竞争,我国港口要谋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,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,打破行政区划界限,选择协调发展的道路,这既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港口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宏观需要,也是港口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。 |